提問:世間常有“企業壽命三十年”的說法,企業能否突破自身成長的上限,您覺得影響的因素有哪些?
稻盛和夫:我覺得企業的發展還是有上限的。雖然經營者本人希望企業永續發展,但企業變大以后,成長就會停滯,進而衰退,這是自然的法則。
至于這個上限,是銷售額5000億日元,還是10000億日元,這點我不清楚,但成長總會鈍化,或早或晚企業都會走上衰退之路。
不過,到那時候,不同企業間的差異就會顯現。這種差異體現在經營者的思想,或者說是企業風氣、企業文化方面。也就是說,企業哲學的不同,會帶來企業之間的差異。
提問:也就是所謂的經營理念嗎?
稻盛和夫:是的。我年輕時艱辛創業,當時公司很小,我總是抱著深刻的危機感,擔心不知何時公司會破產,或許會讓員工露宿街頭。
雖然我不斷對員工訴說:“要把公司做好,要讓大家幸福?!钡业膬刃倪€是充滿不安。而正是這種危機感轉為動力,促使我拼命努力。
經營者都是很努力的,但結果不同。我認為,其中存在著某種規律。
比如說,在經營、判斷的時候,如果違背了自然的法則,就不可能順利。
如果堅持正確的為人之道,遵守社會規范,社會就會支持,企業就可存續;相反,為了眼前利益不擇手段,突出企業的利己主義,就得不到社會的認可。企業要想長久發展,這一點是基本。
的確,善用戰術、聰明機智的經營者或許能夠取得一時的成功,但如果脫離社會的規范,企業不可能存續。
在資本主義社會中,雖然存在弱肉強食的一面,但實際上,拼命努力地遵守社會規范的企業會存續,脫離社會規范的企業則被淘汰。我認為,這一“適者生存”的法則是存在的。
提問:再深究下去的話,就關系到公司為何存在這一根本性的問題了。
稻盛和夫:最近,有不少企業因舞弊丑聞導致經營惡化。因此,企業有沒有明確的經營哲學,公司內部的員工能不能實踐這個哲學,并互相確認這個哲學有沒有認真貫徹,是很重要的。
21年前,我在參與通信事業時,也曾反反復復地叩問自己“究竟為什么要參與,參與的動機是什么”,不斷地自我確認。
當時NTT的長途電話業務與本地業務依然一體運行,它在內部沒有改革的情況下被民營化,但其巨大的壟斷地位依然紋絲不動,它是在扭曲的市場狀態下被拖入競爭的。
而我創建第二電信(DDI)的目的很純粹,就是因為日本的通話費用高得離譜,無論如何要把它降下去,就這一個念頭。
單單是出于野心和奢望、為了盈利才進軍通信事業呢?還是為了向壟斷企業正面挑戰,無論如何也要降低國民的通話費用呢?
這樣的理念之差,我認為,對于企業能否長期存續,影響是重大的。
提問:從這個意義上講,抓住世人的需求,為社會做貢獻,因此無論如何都要讓新事業成功,經營者這種強烈的意志就變得非常重要。這就是所謂的斗爭心吧。
稻盛和夫:的確如此。赤手空拳創建的DDI,隨時都有可能讓員工流落街頭,這種危機感點燃了我的斗爭心。當時真是不分晝夜地干,連花時間睡覺都覺得可惜,但我沒有任何痛苦的感覺。
我認為,缺乏正面意義上的斗爭心的人,不適合當經營者,這樣的人只能讓員工陷于不幸。缺乏不屈不撓的精神,就勝任不了經營者的職務。
無論多么激烈的體育比賽,都需要不亞于任何人的、強烈的斗爭心。
比如格斗等劇烈的賽事,只要精神上稍有疏忽,或稍有怯意,就會全盤皆輸。
經營與此相同。
提問:日本企業間的TOB(股份公開收購)交戰等,是以往的日本少見的,企業間的競爭可謂是斗爭心全開,越來越激烈了。
稻盛和夫:為了在自然界里求生存,激烈的斗爭心是必不可少的。但是,斗爭心應該朝向何處,這一點是經營者容易搞錯的。斗爭心面向的對象,絕對不是競爭對手。
當然因為是商界,在同行的競爭中必須勝出。但是,在這之前,在商業叢林中,首先自己必須拼命求生存。不是為了摧毀對方而戰斗,而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戰斗。
提問:擊潰對手,只求自己存活。但生態系統一旦崩壞,最后連自己也會枯死。
稻盛和夫:企業間的競爭不是“弱肉強食”?!斑m者生存”才是真理。消亡的企業不是敗給了競爭對手,而是對瞬息萬變的環境,沒能很好適應,僅此而已。
為了成為“適者”,就必須咬緊牙關,拼命努力?!案珊颠@么持續的話,枯萎不可避免”,如果這樣想,那就完了。
“價格下降這么多的話,電視機就沒得賺了”,因此而放棄的企業與“即使這樣,我們也要靠電視機活下去”——拼搏努力的企業,兩者的結果完全不同。
無論對手是誰,缺乏頑強生命力的企業遲早會退出歷史舞臺。
提問:企業的舞弊丑聞和違法違規的事件接連不斷地曝光,您覺得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稻盛和夫:根本的原因在于無止境的、不予抑制的欲望。換句話說,就是失卻了謙虛的品格。
驅使企業經營者奮斗的原動力,是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得更大、更好的強烈的意志和滿腔的熱情。再往根源處說的話,還是人的欲望,強烈的愿望。
足夠的欲望,再加上才能與才智,方能把事業運轉起來。這一點,不僅對企業這個集合體適用,而且今天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各種學問和科學技術的發展,乃至整個人類的進步,無不如此。
但是,初期的資本主義是非常樸素、非常扎實的,它的旗手們都是謙敬的新教徒。他們生活儉樸,崇尚勞動,他們把經濟活動獲得的利潤都用于社會的發展。他們認為,自由的經濟活動能夠獲得許可,前提是遵守嚴格的精神和倫理的規范。
提問:但是,現在的資本主義已經變樣了。
稻盛和夫:是啊。有人甚至揚言,持有強烈的、貪婪的欲望才是美德?!跋胍嵉酶唷薄跋胍蔀楦蟮母晃獭?,這種貪欲之心無限度地膨脹。然而,無止境的貪欲,必然會走向破滅。
有才華、有智慧、有干勁、年輕有活力,最近有不少這樣的企業經營者,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而成功后,他們就越來越自信,欲望也隨之擴展。
不知不覺中自信變成了自大,不知天高地厚,自我表現欲也越來越膨脹,以致剎不住車。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不可以做,二者的界限變得模糊,結果染上惡習,自取滅亡。
為了人類的進步、社會的進步、企業的發展,人的欲望是必要的。在今天這個社會中,我不會勸大家謹小慎微,墨守成規。但是,貪婪無度是不行的。
欲望這個東西,當它過度、過剩時,是非??植赖?,它足以把人類從這個地球上抹掉。發展的引擎,完全可能成為毀滅的引擎。
正因為社會充滿漩渦般的欲望,所以我們人就必須懂得知足。即使自己拼命努力,年紀輕輕就獲得了成功,但是,要意識到,這份成功不是自己一個人努力的結果,而是在許多人的幫助之下才取得的,因而應該發自內心地感謝。
感謝之余,心中就會掂量,公司如此一帆風順,真的是好事嗎?其中沒有問題吧?有沒有做過頭的地方呢?
這時候日本人特有的“惶恐之心”就會油然而生。于是可能會踩一下剎車。我認為,具備這樣的謙虛之心,才是讓成功得以延續的條件。
提問:忘卻知足,不再踩剎車,您認為原因是什么呢?
稻盛和夫:“作為人應該有的姿態是什么;作為人,什么事可以做,什么事不可以做”,學習這種最基礎的道德觀、倫理觀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。我認為,原因就在這里。
像我這樣的老人,出生、成長于戰爭以及戰后日本最貧窮的時代。無論是國家、社會還是家庭都非常貧困。在家里,很少一點東西也必須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們分享,日子才能過下去。那時如果只強調“我呀我呀”的話,一家人是無法和睦相處的。
這不是通過什么道理,而是從嚴酷的環境中,學會了謙虛。在社會中,獨自一人是無法生存的。如果不與周圍人協調協作,就無法構建和平的社會,這是我從貧窮中學到的。父母以及學校的老師也會反復地傳授這個道理。
但是戰后,在學校這個教育場所,卻不再教授這種倫理道德了。隨著社會的富足,一樣東西要與家人一起分享,這種現象消失了。
相反,自由、隨意、我行我素,說得極端點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這些都被允許了?!安豢梢种谱约旱奶煨?;不必顧忌他人的反應,按照自己的想法,一意孤行地干下去也行”。學校教的就是這一套。
社會有所謂的規則、規矩,既然是社會的一員,就必須自覺地遵守,然而這也被放到了次要位置。倫理道德成了人們敬而遠之的東西,它的重要性不再受人關注。這樣長期積累到今天,丑惡的事情就一下子噴發了出來。
這是非??杀氖虑?。生活富足了,代價卻是丟失了最珍貴的東西?!斑€是貧窮好,受苦好”——我絲毫沒有說這話的意思。但因為富足而喪失了重要東西的話,那么我認為,必須通過教育加以彌補。
提問:所謂企業價值,就是股票的總市值。這樣的思維方式引發了活力門事件。企業價值有必要重新追問、重新定義。
稻盛和夫:所謂企業價值,是指這個企業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,被人們所需要,這是第一條件。貢獻社會是企業價值的源頭。
雇用許多員工,確保員工的飯碗;提升收益,通過納稅的形式回饋社會;包括購買我們產品與服務的客戶和交易商、供應商在內,讓更多的人覺得這家企業值得尊重,值得歡迎。本來,這些才是所謂的企業價值。
衡量企業價值的指標,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有股價。不過,看看最近的股市,有這樣的現象:那些業績不增長,不納稅,對就業也沒什么貢獻的企業,只依靠未來可能會發展這種預期,引發股價暴漲。
把高股價當作好事,不斷進行股票分割,巧妙提升股價,人為操作股價。當然,股票的市值的確表明了企業的資產價值,但它不代表企業本身的價值。
“把總市值做大就是企業經營”,一部分年輕的經營者這么說。于是“總市值經營”等詞匯應運而生。但是,我認為這是不對的。
如今的證券市場已然成為金錢游戲的舞臺,自己持有的股票價格上漲的話,自己就能獲利,格局就這么狹隘。所以,股價和經營完全是不同層次的兩個問題。
稻盛和夫: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,好比一出規模宏大的電視劇。這是一個劇場,在這個劇場里,我只是偶爾擔任了創建京瓷這家公司的角色,扮演了京瓷這家公司的社長。
但是,這個角色并不是非“稻盛和夫”不可,只要能扮演這個角色的人都行。而我只是偶然被選中而已。
今天我扮演了主角,但在明天的劇集中,別的人也可以演主角。盡管如此,我卻總是強調“我呀我的”。我想,這就是“自我”,也就是自己的欲望膨脹的根源。
自己的才能、自己的能力不可以私有化。老天偶然看中我,賦予我這個“存在”某種才能,目的是讓我將這種才能用于為社會、為世人做貢獻。
如果我將這種才能用于為自己謀利益,就會受到天罰。僅僅是老天偶爾給予了我這份才能,偶然讓我經營了京瓷這家公司。
因此,如果我自以為是,自我膨脹的話,那就必將招致毀滅。當我意識到這點以后,我一路走來的人生,就成了一個不斷與自己的私欲斗爭的歷程。
良心與私心,真我與自我,每天都在爭斗,這就是我們心靈的狀態。
在這個爭斗中,一個人如果私心占了上風,做了自我的奴隸,那么,這個人將會玷污自己的晚節,搞垮自己的企業。
為了員工,為了員工的家人,為了股東,為了客戶,為了供貨商,或者為了當地社會,為了國家,把企業經營好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大家要把自己心中存在的私心私欲擱置在一邊,否則,公司的基業長青是不可能的。
推薦礪石創始人的商業專欄
《平凡的商業思考》是礪石咨詢、礪石創始人平凡先生在礪石學堂新開通的一個商業專欄。在這里,平凡先生不僅會分享他在企業管理領域的思考,也會分享他在歷史、地理、政治、哲學、教育、旅行、職業生涯規劃與投資等方面的見解。歡迎各位長期關注礪石商業評論的讀者朋友們訂閱報名。
推薦礪石創始人的1對1咨詢
《平凡的1對1咨詢》是礪石咨詢、礪石商業評論創始人平凡先生為企業家朋友提供的1對1咨詢服務。此次1對1咨詢,平凡老師主要從“系統管理”的角度,為創業者提供搭建公司整體管理體系的科學建議,另外也可以根據企業需求,針對商業模式、產業研究、戰略規劃、戰略執行、組織、品牌、人力資源管理、領導力與市值管理等細分領域給予具體性建議。
▼點擊“閱讀原文”,開通《平凡的商業思考》專欄。